专访资深展览人屠隽立:以竹为媒,重构人居关系,演绎东方美学与可持续设计
2025年摩登上海设计周盛大启幕,全球设计目光聚焦上海。策展人侯正光与詹晓明、屠隽立携《不可居无竹2025》特展亮相 H3《设计高地馆》,以1000㎡的空间融汇东方智慧与可持续理念,引发行业热议。
本次特展集结了20名资深设计师与10家优秀竹加工企业,共同探索如何用竹子重构人居关系、玩转绿色美学。在全球绿色发展浪潮下,竹材正从传统符号蜕变为可持续未来的破题之钥,承载着东方文明的深邃内涵与创新活力。网易家居特邀屠隽立先生,深入解读这场设计盛宴的幕后逻辑与深度思考。
1. 本次《不可居无竹2025》特展带来了哪些关于竹材料的前沿设计理念与创新作品?如何呼应 “跨越・新纪元” 与 “设计∞可能” 的主题?
【屠隽立】我们本次特展以竹为媒介,推动传统材料与现代设计的深度融合。在本次特展展出的超过30件原创作品中,既有竹与其他材料的跨界结合,也有基于竹材特性的工艺应用与创新延展。这些作品不仅充分体现了竹材料的多元可塑性,更精准呼应了 “跨越・新纪元” 中对材料边界的突破探索,以及 “设计∞可能” 中对无限创意的策展核心理念。
2. 本次特展位于《设计高地馆》,聚焦设计与创新维度。请问策展团队是如何通过策展语言与空间叙事来强化竹材料的现代性与美学张力的?
【屠隽立】我们以 “竹居新语” 为空间叙事主线,通过 “竹・形”“竹・境”“竹・用” 三个维度,分层展现竹元素在家居产品与空间场景中的应用。展场采用暗场设计与光影互动装置,进一步强化竹材料的现代感;同时,我们邀请参展品牌以 “竹” 为核心题材进行场景化创作,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直观感受竹材料的设计潜力。
3. 展会的 “五位一体” 格局强调全链路体验。本次特展如何通过展陈设计、活动策划等方式,帮助观众实现从灵感汲取到商业合作的转化?
【屠隽立】我们不仅聚焦作品展示,更着力构建了一个 “竹产业生态体验场”。展区内汇聚设计师品牌、竹制品工厂、竹研究院等竹产业上下游展商,同步呈现由各方联合打造的 “竹材样本库”;观众可直观了解竹材特性、体验打样流程,并与品牌方、设计师、制造方直接对话。此外,特展同期举办 “竹设计沙龙”“竹产业论坛” 等活动,助力灵感转化为实际项目,促成多方商业合作。
4. 通过本次策展,您对竹材料在现代家居中的应用前景有哪些新的洞察?这对未来推动竹产业发展有哪些启示?
【屠隽立】通过本次策展,我们深刻感受到竹材不仅是一种环保材料,更是一种承载文化记忆的符号与富有生命力的设计语言。其可塑性远超传统认知,可广泛应用于家居建材(如地板、墙板)、户外景观(如凉亭、栅栏)、家居单品(如桌椅、灯具)等领域。未来竹产业应以 “设计驱动 + 标准制定 + 品牌孵化” 为核心方向,推动竹材从区域性特产升级为全球化设计材料。
5. 在 “自然与可持续” 成为主流趋势的今天,《不可居无竹》特展如何通过东方美学与可持续设计的融合,重新定义现代人居关系?
【屠隽立】我们以 “东方美学与可持续设计融合” 为核心理念,强调竹不仅是一种材料,更是一种绿色生活方式的载体。展品中既有延续传统竹艺的茶器、花器,也有融合极简设计的竹家具,均体现 “少即是多” 的可持续哲学。我们希望通过竹的温润质感、自然属性与坚韧特性,唤醒人们对 “居有所竹” 的生活向往,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传统文化共鸣、与未来生活契合的现代人居关系。
结语:
这场《不可居无竹2025》特展,以竹为媒,搭建起传统与现代、设计与产业、东方美学与可持续理念的桥梁。展览不仅让观众看到了竹材料的无限设计可能,更引发了人们对现代人居关系的深度思考。
在绿色可持续成为未来发展必然趋势的背景下,相信这样的探索将为家居设计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也将推动竹产业朝着更具文化内涵、更富创新活力的方向发展,让 “居有所竹” 的美好愿景逐步照进现实。
相关家居装修设计
专访资深展览人屠隽立:以竹为媒,重构人居关系,演绎东方美学与可持续设计
墨韵流淌处,薄纸见东方:施耐德电气「薄・见东方」思享会解码现代设计哲思
XITANG喜堂于上海外滩源正式启幕——资深媒体人孙信喜的东方美学实践
以匠心致初心 家居设计李利润演绎东方人居美学
2025卓越设计青年 | 兰丽:重构空间功能与美学,营造可持续方式
更新·共生|构建绿色人居新视野,共赴可持续美好未来
诠释法兰克福展,以东方美学演绎“品牌出海”新范式
东方的东方 | 东方既白,细听东方美学的回响
瑞特科亮相设计上海2025:以可持续设计重构城市垂直空间
顾家家居亮相米兰设计周:以设计为桥,连接东方美学与全球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