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好工匠系列展播】黄宏胜:从木工世家到北京工长,用30余年坚守浇筑装修里的“家...
从乡村的木工坊到北京的大小工地,从跟着父亲学刨木的少年到带领团队的资深工长,黄宏胜与装修行业的缘分,一结就是30余年。这位亲历北京装修市场变迁的手艺人,用 “把业主家当自家装”的信念,在二手房改造、老房翻新等领域攒下无数口碑,更以“守初心、随时代”的姿态应对行业浪潮,成为工匠精神在烟火气里的生动注脚。
从木工学徒到北京工长:手艺里藏着父亲的影子
黄宏胜的工匠之路,始于父亲的言传身教。他的父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木工师傅,15 岁学手艺、17 岁参军,退伍后凭一手好木工活被乡邻敬重。“父亲带 6 个徒弟,我是最小的那个,却学得最多。“父亲教我的不只是弹线、刨木,更是‘干活先做人’的道理。”初中毕业后,他短暂尝试过其他营生,但心中始终萦绕着父亲专注工作的身影。他深刻体会到:“买卖受市场波动影响大,但手艺在身,心里踏实。”
凭借从小耳濡目染打下的基础,他仅用三个月就掌握了别人需学一年的木工基本功。1991年,怀揣一把卷尺和父亲的叮嘱,黄宏胜来到北京闯荡。从街头揽活起步,后进入中央机关下属施工队。他因“看得懂图纸、扛得起责任”,从木工逐步晋升为班长,在北戴河度假村、培训中心等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经验。1995年前后,他正式独立带队。从最初几个人的小团队发展到稳定的十余人队伍,支撑他的是父亲定下的铁律:用料真实、施工严谨、验收严格。
项目里的攻坚者:把麻烦活做成招牌活
黄宏胜的代表作,常诞生于他人望而却步的项目中。上世纪90年代初,他接手了木樨地茂林居小区一个被前施工队因质量问题遗弃的改造项目:墙面开裂、电路混乱、排水系统瘫痪,业主对细节要求极高。“光是排水改造方案就优化了三版。”黄宏胜回忆道。他带领工人细致拆旧、重新布管。为确保排水坡度精准,寒冬里他蹲在地上,反复用水平管测量,双手冻得通红也未曾停歇。最终项目圆满交付,业主送来锦旗赞誉:“匠人心细如发,手艺人品如金”。
此役之后,该业主不仅二次装修必找黄宏胜,还积极推荐亲友。这成为他业务的常态:其项目中,90%来自老客户推荐或二次、三次合作。“装修是良心活,你对房子用心,业主能感受到。”他常告诫团队,“我们装的不仅是房子,更是业主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生活。”
行业变局里的稳行者:老口碑接上新路子
近年装修行业遇冷,二手房改造成主流,低价引流、增项扯皮等乱象频发。黄宏胜却凭着老规矩站稳了脚跟:不搞低价噱头,报价时把材料、人工、损耗一一列清;不玩文字游戏,合同里明确 无隐形增项,售后更不含糊。
“业主不是怕花钱,是怕花冤枉钱。”他的应对之道,是让老口碑搭上新渠道。借助自媒体平台,他展示工地实况:水电布线的横平竖直、瓷砖铺贴的缝齐砖平、竣工后业主满意的笑容……这些真实朴素的视频,意外赢得了众多业主的信任。
在行业普遍追求快节奏的当下,他依然强调“慢工出细活”:“装修不能求快,就像刨木头要顺纹理,急了就出毛刺。”这种沉稳,让他在行业波动中留住了核心团队——既有跟随十多年的老师傅,也有近年加入的年轻人。大家信任他“不克扣工钱、不糊弄事”,更坚信“跟着黄工长干,活儿有保障、能长久”。
工匠精神里的传与承:既要守手艺,也要懂时代
黄宏胜深知行业面临的传承困境:一线工人年龄普遍偏大,年轻人因工作环境艰苦、保障不足而却步。“夏天晒、冬天冷,住得也将就。”他坦言理解年轻人的顾虑。但他也看到了希望:例如一位95后年轻技工,不仅会使用设计软件,还能钻研透智能马桶、感应灯的安装细节。“这就是新优势。”
他常对新工人强调:“干这行要心存敬畏:一是业主的信任,二是手中的手艺。”在他看来,工匠精神并非固守陈规,而是将老手艺做精,同时善用新工具——正如其父当年从纯手工转向结合机械,他自己也从依赖经验到恪守标准,其核心始终是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作家就黄宏胜相关事迹采访并编写书籍以及其日常研习之著作
时光里的守艺人:期冀行业“向阳生长”
如今的黄宏胜,仍习惯每天去工地转一转。他的车里总放着卷尺和笔记本,前者量尺寸,后者记着业主的特殊需求:老人房要装扶手、儿童房插座要带保护盖。“机器能算尺寸,但算不出人家过日子的心思;软件能画图纸,但画不出对家的在意。”
这行没有日夜没有假期,更顾不上家。他的三个“感谢”里,除了父亲和业主,还藏着对妻子深深的感激:“特别感谢妻子这些年在身后默默托举,她用无私的理解与支撑,替我扛起了家里的一片天,让我能毫无顾虑地扎进工地、扑在手艺上。”这朴实的话语里,藏着他对家庭的愧疚,更藏着对行业的期待:“我干了 30 多年,最想看到的是装修行业能‘向阳生长’——工人能有体面的工作环境,手艺能被尊重,年轻人愿意来。”这也是他的小梦想:再过几年,哪怕不挣钱,也要把经验传给想干实事的年轻人,“不能让踏实干活的人吃亏,不能让好手艺断了根。”
从 1991 年到北京的青涩木工,到如今被业主称为黄师傅的老工长,黄宏胜用 34 年证明:工匠精神从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藏在每一次弹线、每一块瓷砖、每一次和业主的沟通里。他和无数像他一样的手艺人,用双手把 “房子” 变成 “家”,也把 “工匠精神” 写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
相关家居装修设计
【2025中国好工匠系列展播】丁希建:用瓦刀刻写匠心的皖北手艺人
【2025中国好工匠系列展播】顾云山:从东北学徒到装修行业的“空间重构师”
【2025中国好工匠系列展播】赵长征:三十年匠心筑梦,从水电工到行业革新的时代先锋
【2025中国好工匠系列展播】葛金礼:从油漆工到行业标杆,匠心坚守与装修行业破局之道
【2025中国好工匠系列展播】丁政国:30年匠人匠心,在方寸之间雕刻
【2025中国好工匠系列展播】方桂林:从瓦工到掌舵人,沪上匠心与细节致胜之道
【2025中国好工匠系列展播】卢雪红:用匠心雕琢梦想,以技艺引领行业
【2025中国好工匠系列展播】吉林芝:匠心筑梦三十载,以精工与诚心镌刻万家灯火
【2025中国好工匠系列展播】童得勇:30年装修路,以匠心筑就行业标杆
【2025中国好工匠】陈佳:匠心筑梦十六载,以精工淬炼家装行业温度标杆